9月9日—11日,設有千余個展位、主題為“以明日之家為引領,促進創新轉型發展”的中國住博會如期召開。身兼建筑產業化和綠色建筑“雙重身份”,“輕、快、好、省”的鋼結構建筑可謂賺足了眼球。
鋼結構助力住宅產業化
“能耗大、廢料多、污染重”是傳統建筑的最大掣肘,假若人們走進鋼結構等采用建筑產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的施工現場,卻完全看不到印象里灰塵彌漫、機器轟鳴的場面。“這就是建筑新業態的魔力所在。”住博會參展商之一、國內鋼結構行業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說到。筆者在工業化鋼結構集成住宅和工業化成套技術集成房屋組成的“中國明日之家2015·裝配式建筑集成住宅示范房”參展板塊區看到,其依照標準化和模數化的要求,所有構件均在工廠化生產,采用裝配化施工,現場搭建“節能省地”產業化樣板房。像這樣的“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有何好處?單銀木介紹,鋼結構建筑除了可以緩解環境污染問題外,重量比合理、抗震性能好、施工質量優、空間布局靈活及節能環保等優勢也十分明顯。與傳統建材結構需要“肥梁胖柱”才能建造較大開間相比,鋼結構可以簡單實現大跨與復雜幾何結構,創造開放式住宅,“輕、快、好、省”地建好房子。
鋼結構掀起行業變革巨瀾
“其實,鋼結構從體系、產業、發展等優勢上非常鮮明,包括效率高、速度快、節能等各方面。我非常想推鋼結構的產業化,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王寧在參觀杭蕭鋼構展臺時表示,希望未來鋼結構在隔音、防火、響動等涉及到使用功能的問題,這些配套細節的節點上,關鍵的技術要突破,形成系列地產業化的要求。
住博會期間,同時亮相的還有杭蕭鋼構研發出的“鋼管束組合剪力墻結構住宅體系”,該體系具有社會化貢獻、低成本建造、短交期交付、使用壽命長等優勢,可以模數化設計、標準化制造、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定制化開發,滿足建筑產業現代化和新型建筑工業化的要求。事實上,鋼結構住宅不僅是綠色建筑,更是可以呵護生命安全的“保護傘”,杭蕭鋼構正以承建萬千住宅的方式去踐行其作為公眾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這也是杭蕭鋼構三十年如一日堅持鋼結構住宅研發創新的動力,杭蕭鋼構副總裁陳瑞表示。
而隨著住博會等建筑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展示與交流平臺日益完善,無疑催發相關產業鏈企業和產品走向深度合作和聯盟。分析人士認為,鋼結構以實力結交“朋友”將成為行業市場新常態,掀起變革巨瀾。
|